12月15日消息,自2003年以来,汉服概念由无到有,经历了无数争议、喧嚣之后,终于逐渐发展成一个较大规模的产业,并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得到迅速推广,吸引了大批创业者参与进来,甚至主流的资本也注意到这块日渐丰盛的蛋糕。
近日,Tech星球报道称,阿里旗下公司7月上线的“古桃”APP于近日更新了版本。据介绍,古桃APP的开发者卓易畅游(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阿里巴巴文化娱乐有限公司,占有90%的股权。
资料显示,“古桃”APP定位于为汉服用户,搭建沟通交流的社区,并提供热门店铺里销售的热卖款服装,以及与汉服相关的配饰和周边。由此来看,随着“汉服热”的兴起,也引来了电商巨头的关注。
据《电商报》了解,近年来,中国的汉服爱好者人数快速扩增,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汉服爱好者数量达到204.2万人,同比增长72.9%。此外,2018年汉服产业报告显示,全国汉服市场的总体消费人群已超过200万人,2018年整个汉服产业规模达到了10.87亿元人民币。
而汉服爱好者人数仅约200万人其实是一个相对小众的群体,但这一群体支撑的消费规模却突破10亿元,说明这一群体的消费力强并且消费热情高、粘性大。显然,“汉服热”正带来无限商机,引来巨头的关注也不足为奇。
淘宝最新数据也显示,汉服已经形成了一个超过20亿规模的市场,而且保持着近150%的高速增长。仅仅过去一年,就有超过2000家淘宝店铺孵化成年入过千万,且涌现出汉尚华莲、花朝记、远山乔等在汉服领域颇具代表性的淘品牌。
此外,今年以来,影视剧联名及同款成为驱动汉服“出圈”的重要动力。数据显示,淘宝店铺“流烟昔泠”和《陈情令》的联名款,连续3个多月霸榜消费者最爱的汉服前五位;《鹤唳华亭》带动“宋制汉服”成交人数同比上涨1172%,成交金额同比上涨932%。
不过,尽管汉服发展迅速,但据阿里巴巴电商平台数据统计,2018年度汉服销售额在全年服饰总营业额中仅占比1%。也就是说,我国的汉服市场才刚刚开始兴起,要想真正实现产业化发展、向大众消费转变,还面临着诸多难题。
一方面,大众对于汉服的了解大多局限于网络资讯,而汉服的销售也大多是通过线上渠道到达终端,汉服品牌局限于自产自销,缺乏专业的市场运作让品牌进行大规模推广,难以拓展新用户。
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的受众范围较小,汉服生产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因此,汉服商家通常采取“预售+尾款”的销售模式,以销售量决定生产量,极少会大批量生产或者存货,这就导致很多工厂不愿意加工生产,甚至很多腰部或者尾部汉服商家没有固定长期合作的工厂,进一步加大了商家的运营成本和风险。
此外,“汉服热”带动销量激增后,很多汉服商家还无法在短时间内找到能立马投入生产的新工厂,汉服商家又面临着出现供应链不足的新问题。
总的来说,目前的汉服市场尚处于最初的起步阶段,背后的可挖掘空间还非常大,而随着电商巨头的入局或将吸引更多资本的关注,未来或推动汉服市场向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前景仍可期,《电商报》将保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