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阿里巴巴宣布继续开放招聘,投入更多的平台资源,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京东集团也宣布2019年新增岗位需求将达1.5万人。这些举措背后均显现了平台经济代表企业对中国经济和平台经济潜力的双重信心。作为推进平台经济的企业代表,这些企业也已是数字经济时代提供新就业机会、补充传统就业缺口的沃土。
根据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平台经济的指导意见》,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围绕集聚资源、便利交易、提升效率,构建平台产业生态,平台经济在推动商品流通、解决就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推动产业集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课题组近日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平台创造了4082万个就业机会,同比增长10.89%,其中包括1558万个交易型就业机会、2524万个带动型就业机会。经课题组测算,在阿里巴巴零售平台上的经营类目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409万个)、日用品类(284万个)、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162万个)带动的交易型就业机会数位居前三。
这些平台不仅在帮助弱势群体实现多元化就业方面给出了成功案例,也催生了数字经济时代更多就业新机会。如经过淘宝大学培训过的人员基本上都能在淘宝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在贵州开展的魔豆妈妈项目,半年培训了400多名身处困境的妈妈掌握职业技能,帮助她们走上客服、电商创业等工作岗位。
同时,钉钉等数字化办公软件催生了“数字化管理师”,这一新职业在2019年1月被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拟纳入职业分类大典。通过赋能人的数字化转型,帮助企业进行大数据决策分析、上下游在线化连接,目前已经创造20多万数字化管理师岗位,预计到2019年3月底这个数字将达到100万。此外,依托新零售新消费业态,还有更多新职业陆续涌现出来:天猫新零售的智能导购、盒马鲜生的采购员、AI训练师、阿里云智能工程师……这些新职业共同构成服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中坚力量。
“稳、增就业是数字经济平台的重要社会价值。”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课题组组长杨伟国教授认为,“数字经济时代新就业形态的涌现,既是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发展的结果,也是人们的美好生活需求在就业领域的反映。从这个意义来看,数字经济平台是对冲就业下行压力的有效组织形式。在提供包容普惠型就业的同时,也创造数字化新就业,是平台效应最大的正外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