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2018第二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在京召开,“探索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之道”是本次论坛的主题。金融科技是金融还是科技?如何平衡监管与包容创新?成为多位专家、学者讨论的主要议题。
“不能把技术创新当作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近年来,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等在我国迅速兴起,几乎覆盖了支付、借贷、证券、保险、理财等各类金融服务领域。
回顾去年首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的主题,“普惠金融:坚守初心科技驱动”,还主要在探讨,如何引导并发挥好金融科技对普惠金融的支持作用。
今年互金行业乱象频发,特别是6月份以来,多家网贷机构上演“暴雷潮”。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在第二届互金论坛上就谈到,几年前,互联网金融名字很好听,短短几年时间,一提“互联网金融”,就让人感觉好像是骗子,或者有很多的骗子混入其中。
潘功胜强调,无论自称是数字金融、金融科技、Fintech还是Techfin,概念的游动不应影响对金融活动本质的判定,不能以技术之名掩盖金融活动的本质。
在潘功胜看来,如果说金融科技的本质也是金融,那么就意味着不能套上科技的外衣就变得不是金融,是金融就得按金融的规矩办,是科技自然定位为为金融提供支持和服务。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
“不能把技术创新当作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也强调,不能打着普惠和创新旗号,搞自娱自乐、“脱实向虚”的伪创新。
“从当前来看,金融科技领域有乱象,但瑕不掩瑜”,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副会长、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党委副书记黄宝新看来,金融科技不会因为技术创新而彻底消灭风险。
“有一些平台的发展方向偏离行业初衷”
在本次论坛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书春发布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年报2018》(下称“年报”)。
《年报》显示,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有序推进、成效显著,增量风险有效管控,存量中的风险业务有序化解,风险案件高发频发势头得到遏制,行业规范发展态势逐步形成,监管自律市场协调配合的行业治理机制不断完善。
潘功胜谈到,前期,部分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事件令人深省。经过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最近一段时间,个体网络借贷领域的整体风险水平有了一定下降。
不过,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副局长(正局级)廖鸿也谈到,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和规范发展任务十分艰巨。
“任何新鲜事物都会带来一定激动,甚至一阵热炒,然后回到现实,发现真实情况并非当初发热时预估的那么理想,许多投资者血本无归,空热闹一场。”潘功胜在论坛上引用了著名的经济学家和学者陈志武教授的表述。
由于互联网金融涉众性强,风险因素复杂交叉。潘功胜以“现金贷”“校园贷”为例,谈到了机构引发过度借贷、暴力催收、超高费率、侵犯个人隐私等诸多问题。
他认为,从业机构对借款人适当性管理缺失,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为快速做大规模,一些机构诱导客户过度借贷、多头借贷,甚至借款给无收入的群体,一些机构形成的高利率、高收费、暴力催收的经营模式,还有的机构非法买卖、滥用客户个人信息,侵犯公民合法权益。
此外,在P2P行业,还有一些平台的发展方向偏离行业初衷。
潘功胜谈到了网贷行业存在的问题,原本被定位为金融信息中介的网络借贷平台在实际经营中多出现了私设资金池、拆标打包、期限错配等问题,异化为信用中介;一些平台风险管控有名无实,信息科技的作用无从谈起;有的平台甚至演化为庞氏骗局。
“不应对不同市场主体的监管标准宽严不一”
在谈到互金领域监管时,潘功胜谈到,不论对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还是金融科技企业,应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落实穿透式监管。
“只要做相同的业务,监管的政策取向、业务规则和标准应该大体一致,不应对不同市场主体的监管标准宽严不一,引起监管套利。”潘功胜表示。
此外,潘功胜认为还应充分应用信息科技手段,提高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技术支撑能力。
不过,在实践中如何平衡好强化监管与包容创新的关系?
李东荣认为,可以考虑借鉴监管沙箱、监管科技等新理念和新工具,建立一套能够试错、容错、查错、纠错的包容性创新管理体系,使从业机构能够在风险可控和范围可控的前提下探索开展应用试点、产品测验、技术验证,从而给真正有社会经济价值的创新留有一定的空间和合适的观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