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套路多 京东 天猫 唯品会各罚50万

12月30日,针对“双十一”前后消费者反映强烈的网购先提价后打折、虚假促销、诱导交易等问题,国家市监总局依法对京东、天猫、唯品会三家平台不正当价格行为案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对上述三家企业分别处以50万元人民币罚款的行政处罚。

京东处罚(部分)

经查实,当事人在网站“京东商城”销售商品时,存在不正当价格行为。

一、2020年11月4日,京东销售稻香村糕点礼盒(商品编码45035536302),开展满99元减20元促销活动,标价149元。经查,该商品11月3日销售价格为139元。

二、2020年11月3日,京东销售维达卷纸(商品编码1082266),开展满减促销活动,标价79.9元。经查,该商品11月2日销售价格为77.9元。

天猫处罚(部分)

经查实,当事人在网站“天猫超市”销售商品时,存在不正当价格行为。

一、2020年12月4日,当事人销售北美电器意式咖啡机(商品编号620426636515),标价599元,开展满1件6折活动,折后价359.4元。经查,标示的价格599元无依据。

二、2020年12月4日,当事人销售玉兰油多效修护面霜润肤(商品编号13313347038),商品销售页面标示“买即送价值74元面膜2片”。经查,该赠品同日在天猫超市2片销售价格为56.3元。

唯品会处罚(部分)

经查实,当事人在网站“唯品会”销售商品时,存在不正当价格行为。

一、2020年11月27日,当事人销售电饭锅煲(商品编码FB40Simple111),商品销售页面标示“全网低价199元”。经查,当事人无法提供199元为全网低价的证明材料。

二、2020年11月26日,当事人销售苹果笔记本电脑(商品编码:裸机MPXU2CH/A银色),商品销售页面标示“全网低价7999元”。经查,当事人无法提供7999元为全网低价的证明材料。

对此,京东、天猫、唯品会三方均回应表示:已收到通知,将积极整改,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01

国家出手 明确禁止网购“忽悠式打折”

近年来,随着线上促销方式地不断迭代,电商平台打造了“618”、“双11”、“双12”等集中促销,以及线上“直播带货”等新的促销方式,一方面让消费者买到了很多“划算”的商品,同时也催生出许多问题,对市场造成了不良影响。

尤其是双11期间,各种预售、秒杀、满减、现金红包、购物津贴等复杂的促销规则层出不穷,甚至许多重点信息未在显眼位置标示,使得消费者的知情权得不到保障,进而引发了不少纠纷。

基于此,国家市监总局出台了《规范促销行为暂行规定》,并于2020年12月1日起施行。规定明确禁止网购“忽悠式打折”,促销活动应明确标明折价、减价基准;未标明则以活动前7日内最低成交价格为基准。前7日内没有交易的,折价、减价应以活动前最后一次交易价格为基准。

该规定的出台,既有利于减少商家的不正当竞争,又让消费者得到实惠。

众所周知,各大电商平台大搞“618”、“双11”、“双12”活动,无非就是为了刺激用户消费。

然而,最后为此买单的却是商家。尤其是对于本身利润就不高的商家来说,不仅要给平台佣金,还要真金白银地打折促销,无疑是亏本的。

对商家来说,你不提价打折,别人就提价打折。你不参加活动,平台就不给商家流量,没有流量就没有销量。于是就有了商家在促销时玩文字游戏,促销规则越来越复杂,先提价再打折降价的套路。

“反正我参加双十一活动之后决定再也不掺和了。虽然出货量有所上升,但是算上跨店、优惠券、快递费、人工费、各种头晕的计算方法之后,一看销售额,我还赔了不少……”C店买家钢笔66表示。

商家难,消费者也难。

“我们网购,图的就是物美价廉、省时省心。现在买个东西,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研究促销规则,结果很有可能买了个寂寞。”网友为了安全改个名表示。

如果平台是想真心实意地做活动,让消费者享受到优惠,那么就应该真诚的、少点套路,将最优惠的价格直接挂出来,而不是制作一堆难以发现、规则复杂的优惠套路。

02

各平台上线“价保” 功能

为了减少用户流失和不必要的纠纷,各大电商平台悄然上线“价保”功能。小编最近发现,唯品会app新上线了“价格保护”功能,如购买后出现商品降价,价保规则内,每款商品可以申请1次“价格保护”。

“11月7号,在唯品会APP上唯品会自营店下单了一套雅诗兰黛精华899元,且享受11天价保。11月9号签收,拆封了。11月11日当天,发现降价到699元,直降200块,血压瞬间升高,打工人辛辛苦苦吃土省下来的钱就这么蒸发了。果断申请价保,结果当天晚上就收到了200元。”网友花生酱介绍。

此前,小红书也上线了“7天保价”功能,以此保障消费者权益。

除此之外,天猫、淘宝也可以选择退差价。只是这不是一项硬性规定。

“一般遇到活动或者降价,商家为了维护老顾客,都会给予补差价,但是很多大商家是不会的。现在淘宝获取流量已经很难了,维护一个老顾客的成本是比获取一个新客的成本低很多。比如我说补就补了,省的麻烦。”一个天猫和C店的卖家表示。

03

低价抢用户,8年前就存在

时间追溯到2012年8月14日,京东CEO刘强东率先在微博上称,京东大家电“三年内零毛利”,所有大家电保证比国美苏宁连锁店便宜10%以上,将派员进驻苏宁国美店面,并直接将国美、苏宁圈定为对手。

随后,苏宁、国美纷纷应战,苏宁易购执行副总裁李斌回应,“苏宁易购所有产品价格必然低于京东,任何网友发现苏宁易购价格高于京东,会即时调价并赔付。”国美副总裁何阳青表态加入价格战,表示,“国美不回避任何形式价格战,从8月15日9点开始,国美电器网上商城全线商品价格将比京东商城低5%。”

随即,京东、国美(微博)、苏宁三大电商的价格战由此打响,一时间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和反垄断局认定京东、苏宁、国美(微博)等发起的电商大战存在价格欺诈,并曝光其价格欺诈的三条“罪状”:一、促销价高于原价;二、未完全履行价格承诺;三、电商企业拿自己独有的商品参加比价活动。

揭开电商大战的外衣,消费者看到的是资本赤裸裸逐利的本性。

当前,互联网电商的核心还是价格竞争。各平台通过补贴将大部分商品价格打到最低点,让顾客形成价格依赖,不断习惯性去其平台购买,用看似赔钱的方式赢得利润。

合适的价格才是竞争力,会迫使商家努力服务消费者,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我们惧怕的不是竞争,而是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