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延续和扩大跨境进口零售政策。从明年1月1日起,将延续实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现行监管政策,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不执行首次进口许可批件、注册或备案要求,而按个人自用进境物品监管。

《电商报》了解到,该政策除了时间进一步延续,在“空间”意义上,其适用范围还将从之前的杭州等15个城市,扩大到北京、沈阳、南京、武汉、西安、厦门等22个新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城市。

2016年4月8日,为规范行业发展,财政部、发改委等11个部门制定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政策正式实施,除将行邮税改为综合税外,新政还对进口货物实施一般贸易监管模式。一个多月后,相关部门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新政中有关监管要求给予一年过渡期。此后这一过渡期政策进一步延长至2017年底,并再次延长到2018年底。

会议同时还决定,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清单内商品实行限额内零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按法定应纳税额70%征收基础上,扩大享受优惠政策商品范围,新增63个税目商品,并将单次交易限值由2000元提至5000元、年度交易限值由每人每年2万元提至2.6万元等。从这一政策时间上的延续以及空间上的扩大,将为更多消费者购买进口商品带来持续增长动力,将持续带动跨境进口电商市场的增长;对广大“海淘客”而言,亦可受惠于政策红利,买到更多优质海外商品。

此外,有专家认为,政策的延续和扩大在满足消费升级需要的同时,还将把海外的购物拉回国内,通过扩大进口来刺激国内的产业升级。换句话说,对于为境内用户提供“全球买”窗口的跨境电商平台而言,政策的延续和扩大也将直接带来更多机遇。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年中国进口跨境电商发展报告》显示,2018上半年中国进口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9.4%,预计2018全年将达到1.9万亿元。在政策优惠及消费升级所带来红利下,跨境电商巨头正快马加鞭,为掘金“全球买”潮流的商机做准备。

在本月初开幕的进博会上,各大电商平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进口采购签约金额总额就超过了1.6万亿元,其中阿里巴巴未来五年的进口目标定为2000亿美元。京东则在近日将旗下全球购品牌更名为“海囤全球”,并宣布将加快海外直采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直采和自营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明年1月1日起,历经四度审议的《电子商务法》也将正式落地,该法明确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依法办理市场主体登记,依法履行纳税义务,这相当扩大了对电商行业的监管范围,这一定程度上将对擅长“暗度陈仓”的个人跨境代购造成沉重的打击。

尽管在巨头围猎的夹缝之下,具备价格优势的个人代购仍有其市场空间,不会轻易被强大的对手所击败。但在强监管下,违法违规行为所面临更高的风险及违法成本却成了最大的隐患。从此前淘宝店“TSHOW进口服饰”店主获刑十年一案来看,针对偷逃税款的非法代购,打击力度已加速渗透至电商领域。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之下,能否转型为“正规军”,或将决定代购从业者未来的生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