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对我们的冲击很大,我们(中国大陆)65%的销售额都不见了。”上周在溢达集团主办的一年一度的“十如对话”中,自行车巨头捷安特生产商台湾巨大集团董事长杜绣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透露。
巨大集团是全球最具规模的自行车生产商之一,捷安特在中国大陆设有六个工厂,分布在昆山、天津与成都。过去捷安特在中国大陆一年销量可以保持在300万辆,但到了去年,受到共享单车等因素的冲击,捷安特一年的销量不足百万辆。
“过去是一个中国撑起整个世界的生产,这些工厂制造、供应着全球大多数捷安特的产品。”杜绣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以后这种模式要发生变化了,要更多地转向短链供应,快速回应市场。”
不过,国内的共享单车市场也开始遇冷,一些企业已经入不敷支,甚至还不起供应商欠款。第一财经记者日前在路过北京机场高速时就发现,在高速公路两边,各色废弃的共享单车像小山似地堆在路边,无人管理。
共享单车的模式在全球都已经开始普及。比如在纽约有CitiBike,在旧金山有JumpBike,在巴黎有Velib,在柏林有OBike等等。而且越来越多的共享打车平台因为看好低碳环保出行而投资了共享单车企业,比如Uber在收购JumpBike之后,近期又与谷歌一起了共享单车LimeBike;而Uber在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Lyft也投资了共享单车Motivate。
欧美城市对于共享单车的需求也推升了自行车的出口量。巨大集团本月公布的最新一季度财报显示,欧洲市场表现最好,前三季度营收呈现双位数增长,而主要增长的动力来自该市场对于电动自行车(e-bike)的需求。捷安特电动自行车的销量增长超过40%。
根据欧盟的统计数据,中国出口欧盟的电动自行车数量从2014年至2017年翻了三番,市场份额占到欧盟电动自行车市场份额的35%,而平均价格在三年里却回落了11%。由于进口的电动自行车严重冲击了欧洲本土自行车厂商,对此,欧盟已经开始研究一项对于进口自行车21.8%至83.6%不等的自行车进口关税,并将于明年实施,而捷安特的进口关税可能增长至27.5%。
对此,杜绣珍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未来将会考虑加大本土化生产,产地直销的模式。目前捷安特在欧洲拥有荷兰工厂,明年匈牙利等地的新建工厂也将完成。
另一方面,考虑到中美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巨大集团也在评估在美设厂的可能性。不过杜绣珍向第一财经记者坦言,要将生产线迁移需要耗费相当长的时间,还需要综合零部件获取成本等因素做通盘考虑,目前尚未有具体的设厂日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