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生鲜,不是一门好生意

在互联网+生鲜的赛道上,高端玩家云集,高端赢家却始终是稀缺物。

有人说2020年是生鲜产业爆发一年,也有人说是加速淘汰的一年。近日,企查查显示,每日优鲜已完成新一轮战略融资,中金资本是投资方,投前估值超过30亿美元。此前,生鲜传奇通过2轮融资5亿,估值已经达到30亿人民币。

这些年,互联网发展枝繁叶茂,触角伸到各行各业,带来生活方式变革。在如何赋能传统企业发展问题上,互联网似乎成为快速致富方法论——先烧钱,抢占市场,然后做大做强。但方法论不是全能的,生鲜是一门好生意,但是互联网+生鲜真不是一门好生意。要规模就牺牲利润,要利润就牺牲规模,某种程度上非常像长租公寓。

一、狭窄的销售半径

生鲜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普通产品通过传统电商可以运输到千家万户,生鲜产品不行。在超市,生鲜产品不经过深加工,只要保鲜和简单整理即可上架售卖。比如水果、蔬菜、肉品、水产、干货以及一些熟食糕点等。

它们特点鲜明:新鲜、易耗,附加值低。新鲜易耗意味着周转必须快,而附加值低意味着盈利空间小。一旦不新鲜,损耗大,价格必然大打折扣,亏本甩卖也是常有的事。

而生鲜电商引入即时配送,把生鲜产品送货上门,就会产生一个交付成本,在运输过程产品有时候出现损耗。

因此,为降低中间成本,生鲜电商的销售半径不能设置得太长,例如叮咚买菜、永辉超市大多在3公里之内。

由于配送半径短,为了扩大市场规模,就得增加配送点,得以不断扩大规模。但是由于不同地址的人流密度与购买力特征不同,十分考验电商选址能力。想扩大规模,可能要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

所以说,这行业吃力不讨好,但却是各大互联网公司兵家必争之地。主要是这个行业有个动人故事:生鲜电商有万亿市场规模,还在高速增长。Euromonitor数据显示2018年生鲜行业终端零售额有4.9万亿。“大供应、大市场、小配送”说的就是生鲜电商。此外,生鲜零售有很好的正向现金流,在现金为王的时代,利用现金扩张,避免高杠杆运营。

但是考虑到每一个开业门店服务的半径只有3公里左右,对门店成本控制、运输成本控制以及获客能力提出很高要求,还涉及到调配上中下游资源,不是所有公司都能驾驭。一旦规模扩张到一定程度,就会面临现金流紧张、客户留存率降低、收益无法覆盖成本的问题。2019年,由于经营不善、融资失败多种问题,不少生鲜电商资金链断裂,大多数都没能熬过盈利前的冬天。比如安徽的「呆萝卜」、武汉的「吉及鲜」、上海的「妙生活」……

这些表现,和此前频繁爆雷的长租公寓很像,互联网大佬们,真的得小心!

二、聚焦一二线城市 渗透率提升难

生鲜电商的下沉,也有很大的阻碍。目前生鲜电商主要集中于一、二线城市,这些地方有足够的购买力,能够支撑他们运营。

生鲜电商有2种成熟的盈利模式,一种是前置仓模式,一种是“到店+到家”模式。

前置仓模式采用“城市分拣中心+前置仓”,例如叮咚买菜、美团买菜、每日优鲜、永辉买菜,没有门店,在社区周围设置站点进行快速分拣配送;“到店+到家”就是从门店配送到家的模式,例如盒马生鲜,永辉MINI。

两种模式都属于重资产运营,尤其是后者,需要解决固定成本高的问题。解决的途径无非2种,一是提高订单量,二是提高客单价。

例如永辉MINI和盒马MINI是门店,把店开在客流量大、购买力强的商圈,但是租金、人工成本贵,盒马针对的就是中高端客户,一家门店5000平米,初始投资就要5000万,它倾向于售卖海鲜等高价生鲜,客单价可以达到63元/人。前置仓不会选在商圈附近,不依靠流量,所以要靠地推拉新以及客户复购来维持稳定的现金流,比如叮咚买菜,美团买菜。叮咚买菜(上海区域)的客单价在60元左右,精耕上海区域的叮咚买菜,到目前为止也只是盈亏平衡。

不管是永辉、盒马,还是叮咚、美团买菜,他们业务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再往下沉,丧失价格优势。一是低线城市的购买力不足,二是他们较大的竞争对手,不是超市和其他生鲜电商,而是当地的菜市场。到2018年,中国生鲜零售终端,农贸市场成交额占比达到45.4%。

三、供应链管理不足,缺乏精细化运营

生鲜毛利在20%左右,扩大规模会导致固定成本提高。野蛮烧钱开店办法失效,考验的是精细化运营。

互联网公司和传统商超比,优势是资产较轻,门店可以快速扩张,劣势是缺乏供应链管理。

在供应链管理上,传统商超颇有心得,在生鲜行业深耕20年的永辉超市颇有心得。永辉超市直接投资生鲜的上游,国信证券显示,它的材料直采比例有76%。减少中间商赚差,提高毛利。跨区域开店时,如果无法解决供应链上的问题,就难以实现低成本的规模化运营。许多互联网公司由于规模、经验局限性,难以跨区域,说到底就是被供应链限制。举个例子,美团买菜。美团买菜是前置仓模式,依靠美团app庞大的流量入口以及强大的地推能力获客,但是它在生鲜行业太年轻了,缺乏供应链管理,仅靠烧钱很难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