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司机通过手机上的小程序就可以提前打开车内的空调,打车软件的导航可以引导用户在错综复杂的交通枢纽一步步走到上车地点,私家车可以迎接车主并且自动调节车主习惯的座势……
近期,一系列交通出行领域的科技创新发布,把智慧出行这个名词形象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在2019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上说,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积聚力量,将为交通运输发展赋予新动能。
手机操控的公交车
“你们看,手机上的‘远程车控’小程序可实现车况察看、车辆控制、行车设置、一键诊断四大功能。”6月14日,湖南株洲,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电动)智能网联中心主任谢勇波在介绍该公司最新一代技术集成平台——T6时说,如果在晚间,通过远程控制灯光开启,驾驶员能在停车场大片车群中快速定位车辆位置;夏季高温时,远程控制空调,提前为车厢降温,提高驾乘舒适度;冬季寒冷时,提前开启锂电池加热系统预热,防止因电池温度过低而影响车辆运营;若驾驶员未带钥匙,通过网联“钥匙”即可实现钥匙的功能。
“云控”系统是T6中的一项重点技术,具备瞬间大数据的吞吐能力。除了能远程控制公交车,还可以“一键诊断”,让车辆控制系统能对车身、动力系统等各部件进行实时体检,并反馈体检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5G技术运用到公交运营上,将让公交变得更加安全。目前,车载视频数据普遍采用U盘转储的方式,经常出现U盘损坏、视频丢失或人为破坏等问题,给公交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5G技术可以实现车载视频数据的自动无线传输下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一些新能源汽车专家认为,5G凭借其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高可靠性等特点,有望重新定义汽车产业。
一步步带路的AR导航
经常外出的朋友往往会在一些火车站、飞机场遇到这样的窘境:用手机叫车,很难在偌大的场站内及时、准确地找到车的位置。滴滴副总裁郄小虎在2019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上介绍的AR(增强现实)导航技术有望帮助人们解决这一难题。
“我们在国内的一些场站及购物中心开启了AR实景导航服务,尝试用AR交互式导航引导乘客步行到上车点。”郄小虎解释说,大型场站内根据导航不容易找对路的一个原因是站内GPS信号弱无法精确定位。该公司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了大规模室内场景三维建模问题,用连续帧优化、数据关联优化等策略突破了学术界中对单目视觉建模场景大小的限制,成功构建出了超过6000平方米室内模型,构建了准确性高的待定位地图。此外,采用只依赖于单目图像的视觉定位方案,通过在数据检索和重排序等方面的创新,达到了平均定位误差小于0.5米的精度,是GPS定位误差的1/30。
根据演示,记者看到使用这一导航,手机上可以实时标注前进的方向以及道路上的实景状况,引导用户到达目的地。
除了AR,有业内人士还列出了VR(虚拟现实)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利用VR技术构建的交通安全教育培训系统,把VR技术运用在驾培模拟器上,实现驾驶培训的标准化,还可开发仿真道路驾驶……这些前沿技术能把出行者带向何方,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贴心”的私家车
6月11日,在2019亚洲消费电子展的天际汽车展台上,工作人员拿着手机靠近天际ME7时,车辆便可通过手机蓝牙钥匙识别用户身份,自动解锁并开启智能迎宾灯光系统。
坐进天际ME7的数字座舱后,3块高分辨率液晶屏幕映入眼帘。只需“刷脸”,摄像头便可识别人脸、自动打通账号。随后,这辆车会自动调节车主习惯的座势、适合的车内温度、爱听的音乐等。不少在场围观的消费者都表示,这辆车很“贴心”。
除了与车主的互动,车辆与外界的联网互动也更加密切。记者在中车电动体验其无人驾驶公交车时看到,当路口的红灯亮起时,车内也会收到红灯信号,并自动刹车。
在滴滴出行副总裁、滴滴智慧交通首席科学家刘向宏看来,此类车路协同是5G在交通领域的典型应用场景之一。
上海交通大学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创新中心教授殷承良表示,借助信息通信技术,可实现车与人、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云端服务平台之间建立全方位网络连接的综合服务,实现车联万物。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年度报告(2018)》指出,智能网联汽车将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车联网领域在2016年~2021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22.9%,将是物联网领域中成长最强劲的市场。
汽车中控这个继电视、电脑、手机之后的“第四块屏”将成为智慧出行领域的争夺点。各家究竟能给用户带来什么样的出行体验,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