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消息,本月初,全家便利店因自媒体“蓝莓测评”曝光其售卖过期食品陷入争议,便利店食品安全问题也再次引起市场和消费者的重视。
日前,全家便利店宣布,全国2500多家门店即日起升级食品效期管理机制,将原本运用于部分鲜食的标签预警机制,扩大至7天以内保质期的所有鲜食商品,比如盒饭、饭团、三明治等,以及面包、甜品、水果、沙拉等等。
据《电商报》获悉,全家的标签预警机制是通过智能化系统,监测商品标签数据,确保过期商品在门店无法售卖。而在食品效期管控方面,全家还将沿袭以往人工排查配合智能化管理的方式,每天定时检查,提前一小时下架即将过期的商品,照规执行报废流程。
事实上,目前国内便利店对于所售商品都设置了废弃原则,但是排查临期和过期商品主要靠门店店员执行,人工操作带来的不确定性往往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的导火索。而全家便利店“出售过期食品”风波现在看起来颇有些“罗生门”的意味,但无论真相如何,背后暴露出的问题都足以让便利店行业引起警示。
食品安全不是简单的加工制作环节的安全,而是一路要延续到整个运输、流通渠道、零售终端等系统供应链。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风波。在零售老板内参发布的《全家便利店罗生门事件的全行业启示》一文中,一位全家便利店的店长透露,不论加盟店还是直营店,全家的报废下架检查基本都是靠人力去检查。但通过人员去抽查具有很大的不可控性,一旦有所疏漏则会出现安全隐患。
除此之外,这次风波还反映出了便利店企业对于加盟店的管控问题。一般而言,总部对于直营店的管理会更直接有效,而对于加盟店则会相对松散,并且加盟店如果真的销售过期商品也可以减少废弃商品,还能增加营收。因此,在管控不严和有利可图的前提下,便利加盟店受利益驱使很难保证不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而这实际上也是便利店行业近年来高速扩张带来的影响。便利店企业短期内想突破门店数量、打破门店的区域性,从而扩大门店利润的规模效应,大多数都会选择加盟,而且还是松散型加盟为主的方式。所以导致便利加盟店存在很多弊端,近日,除了食品安全风波,全家总部还处理了一起“部分全家员工因加盟主失踪造成的欠薪问题”的事件。
总而言之,加盟店出现过期食品问题,一方面是因为便利店排查临期商品主要由便利店门店工作人员执行,导致的不可控性;另一方面也说明总部的管理能力比较薄弱。食品安全问题是所有便利店运营的重中之重,企业除了加强管理,或许应该考虑运用现代化的工具和手段,更多地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严格的流程和品质把控,减少和杜绝此类纠纷。